青少年教育训练的核心是构建青少年新的“自我认同”
时间:2012-01-17 00:00 阅读:3267
青少年教育训练的核心是构建青少年新的“自我认同”
青少年教养机构经常会对下列问题发生困惑。一个问题学生经过多长训练时间才能发生转变,是半年,一年还是更长时间?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训练营表现不错,但结业后,时隔不久,就发生反复问题,但情况不完全一样,有的好半年、一年,有的经过老师、家长提醒又维持向好的方向发展。我认为除了少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属于学生生理发育迟缓外,主要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构建出了状况。青少年教育训练的核心是构建青少年新的“自我认同”,是他们脱胎换骨顺利成长,防止行为反复的关键措施。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来自某种文化环境的影响,或者来自自己特殊经历,往往逐步形成一些属于自身认知“构架”,这些构架就成为规范自己,判断别人及认识世界的依据。假如你的构架是“我不是学习数学的料”,那么请多少老师给你讲数学都是徒劳的。是他们的认知构架在左右他的命运,这种构架成为他们整个生命力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威胁和障碍。这所谓的构架就是我们的习惯,这也就是他们的“自我认同”它几乎操纵了我们的命运。
一个训练课程为什么对某些人有效,对其他人无效?我们发现身份的认同的力量左右着参与训练的人,无论是抗拒正面的改变,或是帮助他们正向的改变。如戒烟,开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吸烟者。几个月后,戒烟失败的人还是认为是吸烟者。而那些确实戒烟者,却不同,他们认为是非吸烟者。对那些认为自己是吸烟者的人是在用意志力在戒烟,他们的努力会或许会戒烟一阵子,可是他们一直在对抗他们所定义的自我。每当吸烟的者有强烈念头想吸烟,他们就用意志力去抵抗,等到意志力用尽,又开始吸烟。而那些能够重新定义是非吸烟者的人而言,当脑中闪过吸烟的念头,他们处理这个念头的方法,似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意志力,就与世界上所有的其他非吸烟者一样,让这念头消失,不吸烟。
从儿童到成年,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自我认同抉择。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许多认同的危机与改变,身份的认同也不是单一体,一个人可能拥有许多组成自我感受的自我概念,用更简单解释,身份认同就是在问“我是谁”。身份认同和自我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有能力划定生活中的心理界线,也就是用特定方式来定义自我,在定义自我过程中,个体会纳入或排除一些事物。当个体对于自我定义的情感承诺愈大,愈能维持长久;当一个人投注越多的情感,思想、感知、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习惯在自我概念上,就越能够坚定维持自我概念和身份的认同,即使他有高度动机去做某些改变,也很难改变自我概念与认同。比如当出现想晃悠的念头,一个成绩优良的人,他仍会写作业,准备考试,他们通常也会因为实现他的身份认同,而感到高兴。而一个低学习成就者,他会实现自我概念,他会去玩,不会学习。
人类动机中自我概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成语中“海枯石烂心不变”,“心死了,人也成了‘行尸走肉’”。只减变行为而不改变自我概念,行为的的改变经不起时间考验。要改变行为习惯,必须采取治本的方式,改变身份的认同与自我概念。身份认同主宰着个体的命运,身份认同决定了矫正效果。自我意识的矫正、身份的认同只能通过教育训练才能改变,通过医疗、吃药,打针、电击是不能解决的。有一个权威戒网瘾单位专家宣布,他们用药治疗网瘾的复发率高达50%。电击、打针是用痛苦的办法吓退犯错的念头,当孩子克服了恐惧,错误会卷土重来。当然,孩子有病,是需要医疗的,但因病发生偏差行为如精神病患者,只是极少数学生。如果教育问题由医疗解决,那么学校等教育部门应该要关门了。利用高强度吃苦训练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吃苦的目的是确立正确的认同,使他们开窍。否则,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就不会出现问题青少年了,只改变行为,不注重自我意识改变,就会事倍功半,前功尽弃。
新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身份的认同是需要时间固化,需要训练过程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多需要一年左右,有的甚至要到成年后才能趋于稳定,在这期间还需要自身和外在力量支持和强化,对一个学生十多年形成的偏差行为(包括网瘾等),那种承诺几天,两、三个月就能使一个孩子彻底改变,难免有虚假广告的嫌疑。就会出现多家培训单位出现的三分之一现象,即成功培训孩子仅占三分之一,家长对培训成果有意见的占三分之一,培训失败的高达三分之一
不当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使对一个青少年而言,缺乏自我认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缺乏许多和他们自己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他们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情绪,动机,冲突,也无法觉察到他们自我挫败的行为,这样的无知是他们痛苦与沮丧的来源。他们不知道失败的原因,甚至他们不知道做了什么事导致失败,就象根本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把社会上的“小混混”崇拜为英雄为得到他们认同,他们把自己变成“小混混”。为了他们把网上和虚拟社会当做现实,人可以死而复生,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满足他们的虚荣,在现实社会中的挫折感消失了,思维麻木了,认同出现了混淆。家庭教育也是造成教育孩子偏差行为,错误认同主要因素,在这样教育环境下,父母的溺爱只能使他们自我意识形成偏差,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使孩子误认为自己是家中老大,造就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错误的身份认同使他们误认为社会如网络,做事不要为自己负责,责任由家长和别人承担,缺乏与困难抗争的耐挫折的自我意识。在这样家庭教育下只能形成错误的认同。这都是错误认同作的怪。上述身份认同的例子较为贴近我们的常识。当然身份认同还有更深的层次,也有更难以理解以及更具有影响力的自我概念。在个体努力改变时,这些问题很难碰触得到,也很容易引起个体极度焦虑,有时在父母身上也是一样。
自我概念形成和身份的认同是有科学方法的,是一个教育训练过程。每个人必须明白“我是谁?”“我将来要干什么?我要成为什么人?”这样一个核心问题,确立这些问题就能逐步建立自我认同。“我是我父母的子女,我现在是一个学生,我的任务是在学校读书,是为我成年后进入社会做好择业的准备。我知道将来选择做什么事,是决定我一生过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配偶组织家庭,是我生活能否幸福,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我父母晚年生活能否有依靠,子孙能否接受良好教育,无忧无虑生活的保障。我要挑起成家立业重担。灾难、挫折是磨练我们坚强意志的代价,只有战胜它们才能保护我们自己和整个家族”。
我中心运用正确教育理念,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自我认同为核心的教育训练,近七年来取得较好效果,欢迎家长送孩子来中心培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