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3301889869
13918071666
传真:021-50805239
APP下载
 
孩子注意力缺失、多动的教育训练 
    2010年9月30日新闻晚报健康A2叠11版头条《成绩没提高,家长中断孩子治疗---多动症治疗效果不应与学业直接挂钩》一文中报导,九成多家长因孩子成绩未提高而退出多动症治疗。文章认为“将学业成绩与多动症治疗效果直接挂钩,成为如今多动症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的误区。”我中心认为这样结论有点偏颇。如果孩子的治疗结果并没有使孩子的成绩提高,这样的治疗方法是值得商榷的。根据我中心教育训练的结果,如果多动症明显减轻或改善,孩子的学习应该有所提高。这里涉及到多动症产生的原因,多动孩子成绩差的原因等等,多动症孩子所产生症状不单纯是医学问题,有习惯性格问题,是综合症状。涉及到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生育方式等问题,就“多动”解决多动问题,往往事倍功半。 
    近年来,我中心运用教育训练法组织专门多动儿学习班,运用综合干预对注意力缺失过动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训练,把补课和训练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经过一年训练的孩子有明显改善,显著变化,进步快的,判若两人。回学校读书课堂纪律好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我中心有这些同学教育训练档案,由于涉及学生的隐私,我们不在这里公布他们的情况,感兴趣学校领导和老师可到我校查阅他们的档案。其中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听课不做作业,经常使自己班不能正常上课,教师为纠正该学生影响课堂的行为,如在课堂里站桌子上小便,随便出入教室,甚至趁教师不注意打开学校变电房,拉掉控制全校电路的闸门,险些造成重大事故,等等以致不能维持正常教育秩序。)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出现的问题与家长的遗传,家长的生育和养育方式有关,与学校教育有关。真正与孩子脑部疾病相关性的病例不多。它是多动症状和学生的性格习惯的综合症状。凡是剖腹产生育的孩子,男孩80%,女孩子有20%左右患有轻重不一的症状。凡家庭教育中用溺爱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大多都有这样状况的孩子。具体表现为行为习惯差,性格有缺陷,行动没有规矩,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习惯是自我为中心,只要权利,不要责任和义务,与同学、家人格格不入。学习习惯差,上课不专心,作业拖拉,学习成绩差。生活上懒散,不能自理,他们运动的动作极不协调等等。教育训练目的是使他们静下来,有规矩守纪律,养成良好习惯,生活上能自理自立。能合群,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与同学能团结互动。通过有计划头脑运动训练,促进他们头脑发育,动作协调。学习的差距帮他们补起来,回学校能跟上教学进度,低年级学生回校后可跟上原来班级进度,高年级的由于学业差距太大,可能要留一级。最近,我们对已经结业离校的学生进行回访,得到家长一致的好评,大家非常感谢中心做了一件好事。 
  我们建议如发现自己孩子有这方面情况(请查阅网站“校长博客”中文章《孩子注意力缺失、多动的教育训练》),不是由于脑子等疾病造成的多动注意力缺失,应该求助我中心来解决。对这样孩子应当机立断送来训练,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因为这种状况,不会随年龄变大,而自愈的,只会越演越烈。等到问题成堆,孩子成绩差,行为暴烈,失管失教,学业荒废,机会失去了,后悔就来不及了。 
    建议学校领导,对仅有轻微症状的孩子可以由学校教师共同进行干预,但对有严重问题的孩子,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专业能力难以应付,为防止出意外事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向家长建议由我们专业教育单位来帮助这些孩子。 
    上海浦东新区关兴教育培训中心   邮编201206 
    网址:www.shgxjy.com.中心介绍、在线招生、校长博客   
    地址:浦东华佗路280弄31号206室  电话:50805239   13671909098 
ADHD(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学生的认识及治疗 
•     了解注意力缺失过动症 (ADD/ADHD) 
•     认识ADHD 的行为症状 
•     认识ADHD 孩童常见的其他合并症 
•     了解ADHD的常见症状及治疗  
•       
•     临床经验分享 
•    常见症状—过动型/冲动症状(请家长在每条症状前做记号,有者打√) 
•     无法坐著不动 
•     踏步、用脚轻敲地板、用手指敲打物体 
•     坐立不安 
•     玩弄双手 
•     制造不适当或奇怪的噪音 
•     走来走去 
•     侵入其他人的空间 
•     过度说话•     
    经常不当地脱口说出答案 
•     无法等待 
•     经常打断别人的说话 
•     无法让双手安静下来 
•     想要的东西立刻就要得到 
•     打破东西 
•     知道规则及后果,但仍重复犯错 
•     因为无法 “先停下来想想”而惹麻烦 
•     不等候指示就开始工作 
•     匆促完成工作 (特别是无聊的工作)  
•     不花时间修改作业 
•     容易被激怒 
•     喜怒无常 
•     容易沮丧 
•     容易失去控制 
•     不易接受变化 
•     社会技巧不成熟 
•     无法为长期目标或报酬而努力 
•     似乎根本没注意听 
•     不易遵守指示 
•     不易对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维持注意力 
•     阅读时常常忘记读到哪裡 
•     忘记读过的东西,经常需要重新阅读 
•     脱线且好像很迷糊 
•     好像在做白日梦  
•     无法开始进行工作 
•     无法完整地完成作业 
•     容易感到无聊/ 经常很懒散 
•     数学运算、拼字、写作规则或大写及标点符号经常疏忽出错 
•     学习技巧很差   
•     不一致的表现 
•     混乱 
•     丢三落四,找不到报告或书本 
•     桌面、书包置物柜可能非常凌乱 
•     缺乏或完全没有时间观念 
•     健忘  
•     不易记住事情 
诊断标准(1) 
1. 经常无法密切注意细节,或在学校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上经常粗心犯错。 
2. 在工作或游戏活动时经常有困难维持注意力。 
3. 经常看来不专心听别人正对他(她)说的话。 
4. 经常不能照指示把事情做完,并且不能完成学校作业、家事零工、或工作场所的职责(并非由於对立行为或不了解指示)。 
5. 经常有困难规划工作及活动。 
6. 经常逃避、不喜欢、或排斥参与需全神贯注的任务(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 经常遗失工作或活动必备之物(如:玩具、学校指定作业、铅笔、书本、或文具)。 
8. 经常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而分心。 
9. 在日常活动经常遗忘事物。 
诊断标准(2) 
1. 经常手忙脚乱或坐时扭动不安。 
2. 在课堂或其他需好好坐在座位上的场合,时常离开座位。 
3. 在不适当的场合经常过度地四处奔跑或攀爬(在青少年或成人可仅限於主观感觉到不能安静)。 
4. 经常有困难安静地游玩或从事休閒活动。 
5. 经常处於活跃状态,或常像「马达推动」般四处活动。 
6. 经常说话过多。 
7.经常在问题未说完时即抢说答案。 
8. 需轮流时经常有困难等待。 
9. 经常打断或侵扰他人(如贸然闯入他人的谈话或游戏)。 
  
ADHD 是管教不足或社会环境纵容的结果 
事实:  
 –ADHD为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所导致的结果. 
–     神经生物性 –  
–     大脑内神经化学失衡 
–     多巴胺及正肾上腺素 
–     危险因子 
–     基因  
–     怀孕时期母亲过度喝酒,吸菸,使用药物  
–     早產 
–     出生时体重过低(<2500g)或极低 (<1500g)  
–     缺氧 
–     接触过多有毒物质,如重金属,铅 
–     身体疾病 (如甲状腺,免疫力缺失,脑部损伤)  
–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如不良的家庭互动,虐待 
  
事实 : ADHD是一种脑生理功能异常的疾病 
       ADHD病患的葡萄糖代谢活性明显降低(右)  
  
迷思:ADHD 受到过度诊断? 
事实: 
–台湾有20 万青少年儿童符合 ADHD 的诊断标准;其中只有 五万名(25%)曾经接受诊断及治疗。 
–在五万名中, 只有约一万名的ADHD青少年及儿童接受正确的治疗方式。 
事实: 
–整体家长的 ADHD 知识对掌握诊断与治疗的黄金时期具有重要影响。 
发病率 
根据评估方法、使用的工具、诊断系统的不同,收集的个案来源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发病率 
•     APA 1994 DSM-IV所估计学龄儿童的盛行率为3%到5% (APA ,1994)。 
•     在Australia根据DSM-IV所做的研究显示,盛行率为2.4%(Gomez et al., 1999) 
•     在北京所做的盛行率报告为1.3%到13.6%(Tao, 1991) 
迷思: 孩子长大就会摆脱 ADHD 
•     事实 – 童年时期的ADHD 会持续到青春期,且经常到成年期(高达50%以上) 
•     事实 – 青少年的盛行率为 6%,而成年人的盛行率最高可达 5%•     虽然ADHD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证实这些症状是会持续到大人ADHD 
             上图  (多动症孩子的发展趋势) 
认识 ADHD其他合併症状 
•     超过 50% of ADHD 青少年具有其他合併症状 
–     50% 对立性反抗性行为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或行为规范障碍 (Conduct Disorder)  
–     40% 焦虑 
–     20% 忧郁 
–     30% 物质滥用行为 (Substance Use Disorder,简称SUD , 包括吸毒, 抽烟, 酗酒, 药物滥用) 
•     约 50% ADHD 儿童具有学习障碍 
认识 ADHD问题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障碍 
•          侵犯性行为 
–         打架 
–         发动攻击 
•          非侵犯性行为 
–         说谎 
–         偷窃 
–         逃学 
对立反抗性行为 
•          容易被激怒 
•          挑战权力 
•          无法遵守大人的要求 
•          恃强欺弱行为 
•          指责他人 
       上图(严重多动症孩子发展的社会后果) 
  
认识 ADHD 女孩 
•     过度爱说话、过度爱交际、过度反应 
•     没智慧的言行、炫燿 
•     “为男孩疯狂” 
•     心神不定 (烦躁坐立不安、捻弄头髮、剥皮屑) 
•     注意力缺乏行为 
–     害羞、做白日梦 
–     容易不知所措 
•     学业上很被动 
迷思: 只要用行为疗法即能有效治疗ADHD 
•     事实 –  
•     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及教育部共同主持的中立大型的多元治疗模式研究(MTA Study)证实:  
   1) 药物合併行为治疗才能发挥最好的疗效, 并达到持续治疗的成果   
–     减少疾病的核心症状 
•     注意力不足 
•     冲动/过动 
–     改善相关表现 
•     学业表现 
•     和家长及教师间的互动 
•     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同儕关係 
•     改善侵犯攻击行为 
•     认知方面的效果: 
–     改善注意力的持续度(特别是对无聊的工作)。 
–     减少分心。 
–     改善短期记忆力。 
–     减少冲动性。 
–     增加认知策略的使用。 
–     增加学校课业的完成。 
–     增加学业功课的正确性。 
  
~总的来说,当ADHD 病患在受到中枢神经活化剂治疗时,具有挑衅性的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是下降的~ 
药物治疗的后遗症   成癮?  药物滥用 ? 影响胃口或消化系统 
行为治疗 
•     方法  – 奖励制度         – 暂时隔离法   
•     – 社会正增强  – 行为修正   
•     支持父母 
•     教育 
行为治疗  家庭篇  
•     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次数、严重度,及诱发因子  
•     增强亲子之间正向的互动  
•     减少限制亲子之间负向的互动 
•     运用代币制度减低问题行为 
•     运用暂时隔离法处罚严重的问题行为 
行为治疗 学校篇 
•     强调在家及在校的行为治疗一致性 
•     目标: 降低注意力问题及减低破坏性行为 
•     应用方法:  
–     教学结构化及可建立可预期的常规Employ 
–     代币制度 (好宝宝奖章)  
–     每日回报卡  
–     教导学习读书方法及组织化 
•     行为策略 
–     结构性  
–     物质性  
•     管理策略 
–     组织技巧 
–     时间管理 
•     教导策略 
•     执行正面的结果 
–     奖品及代币制度 
•     执行负面的结果 
–     忽略 
–     口头责备 
–     行为处分 
–     暂停隔离法 
–     停止上学 
                    
                                    上海浦东新区关兴教育培训中心 
                                         2009年9月24日 
附件:成绩没提高,家长中断孩子治疗  
                  成绩没提高,家长中断孩子治疗 
                  多动症治疗效果不应与学业直接挂钩 
                  2010年9月30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钱钰 
                    □晚报记者 钱钰报道                       
九成多家长因孩子成绩未提高而退出多动症治疗,将学业成绩与多动症治疗效果直接挂钩,成为如今多动症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的误区。                       
                  昨天,记者从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举行的《静安区小学一二年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综合干预项目》研讨会上获悉,该区将联合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市率先启动多动症儿童综合干预项目,通过行为矫治、心理辅导和家长培训,多方合力治疗多动症。 
                  家长误区:孩子成绩未提高退出治疗                       
                  “在我们的临床治疗中,很多家长对多动症治疗存在误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因学业成绩改善不明显,而中途退出治疗,这让我们也感到很头疼。  
                  ”昨天的研讨会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博士生导师杜亚松医生透露,九成多多动症患儿家长都将学业成绩与治疗效果直接挂钩,是如今家长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据统计,目前全国将近有500万学龄期儿童患有多动症,社会、家长、教师对其具体含义、病理特点、治疗方法等仍然不甚明了,甚至还有很多错误认识。部分家长选择了逃避治疗,有的虽然接受了药物治疗,但在教育思想和行为上并未同步跟进,也造成治疗效果不明显。                       
                  在杜亚松看来,长期的医疗实践已经证明,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多动症患儿的全部问题,因为药物不能解决伴生的心理、行为等多方面问题,只有综合干预才能提升疗效。 
                  部分老师:简单粗暴对待多动症孩子                       
                  除了家长外,面对多动症学生,很多老师也是束手无策。现场,一位小学老师大倒苦水,班级里有位多动症孩子,每次上课,桌子上都摊满了各种东西,他的手不停地摆弄,一分钟也闲不下来。无奈之下,老师只好将孩子安排坐在第一排,以便及时提醒和监督他,可仍然收效甚微。  
                  “我一旦提醒他,就要中断上课,我的精力完全被他牵制了! ”这一度让这位老师十分痛苦。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面对这些顽皮孩子,老师们往往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例如,有老师会对全班同学说‘这个人有多动症,你们所有人都不要理他’。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小文表示,在综合干预项目中,对多动症患儿所在学校的教师开展培训,使教师对多动症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并掌握一些实用技巧,在平时的课堂中帮助这些患儿纠正行为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 
                  专家建议:四方合力治疗多动症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联手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多动症患儿综合干预项目,面向静安区患有多动症的一二年级小学生、家庭和所在学校,开展为期两年半的综合干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孩子得了多动症,不再是医院单方面的事,而是打造一支“医生+老师+咨询师+家长”的治疗新团队。                       
                  据介绍,双方将联手对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教师代表进行培训,共同编写以教师、家长为使用者的《普通教师、家长甄别手册》,借助科学简明易懂的判断标准,提高教师、家长对疑似多动症儿童的初步甄别成功率。 
                      在学校干预方面,静安区将建立一支多动症孩童学校教师协作组,基本辐射全区14所小学。                       
                  而在家庭干预方面,家教中心将与精卫中心合作,以孩子相对较为突出的行为问题为抓手,寻找家长教育行为中的失当之处,与家长协商,制定家长行为改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