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3301889869
13918071666
传真:021-50805239
说起这个话题,颇为沉重,也不太合时宜。
当下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现代化的大楼,及时尚的汽车,带给我们巨大的便利,让我们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自在与自得。
与外在的物质世界的极大改善相反的是,我们的家庭出现了太多的问题,比如婚姻,离婚率较高,小三层出不穷,也防不胜防。而家庭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独生子女的中国政策,让我们的父母被迫走上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道路,因为只有一个,成功就是百分百,失败那也是百分百。因为只有一个,那么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怎么养育,上什么学,参加什么班,怎么样不受别人的影响,而好好学习,不去走歪路,这些都是问题。如果上述问题还算容易的话,那么,孩子的教育,采取什么方式,是打还是骂,还是不打不骂,以爱为主,还是以罚为主,是放养还是圈养。
笔者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关兴教育培训中心的一线工作者,就近十年来接触的太多的问题的家长来看,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就是中国已经没有了称之为家规家风的东西。至少在我所接触的家庭中,家规与家风这东西已然消逝无踪。
好吧,在现代化的当下,这些有点古板及老化的家规与家风,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呢?是否 真的适合我们的青少年,我们的家长是否能够接受呢?下面我们先从不同层面慢慢来剖析一下。
一、相关的概念
中国人是比较注重家的,所以才会有每年全球最大规模的春节及春运。就是因为这种牢固的家的观念,我们一直都要在除夕的那天回家,回到家中,吃上一顿饭,才叫回家。
家规,其实是一个家的基本的态度,为了支撑一个家,为了家人的利益,我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共同面对。为了保障家庭的利益,制定基本的规定,就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家规,可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还有人生观。当任何人遇到问题时,内心之中的第一印象,第一反应,都会来自最原始但又最直接的家庭应对方式,就是家规。
家风,其实是特定的一家人所呈现出来的一个比较统一的大致相同的精神及心理面貌。虽然这一家人可以长得不太像,但你会发现,他们在一起有一种特殊的场,这个场把他们紧紧的联结在一起,这个场,就是家风,就是一家人长期在一起而形成的心理面貌。
二、除规,除的是什么?
近现代,我们消灭了封建,走上了文明民主的康庄大道,我们开心于我们的大刀阔斧的清除,我们失去了很多以为过时的东西,所以,我们轻松而快乐。但是,我们看一下我们的近邻日本与韩国,对传统的文化保留的程度,还有建筑 。
笔者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想从心理层面来分析。除规,除去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自律意识,除的可能是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因为没有规,所以为所欲为,不受约束。
打一个比方,一个有着良好家教的孩子,在外面会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也会尊重他人,在公众场合注意自身的言行。而一个没有太多家庭的孩子,在外面自觉遵守规定尊重他人的情况就会比较少。这两者有差异吗?当然有。
我的学生中,有一位是自小在日本生活长大的。抛开中日之间的众所周知的民族仇恨不谈,就这个学生所反映的真实情况是,在马路上行走,没有人大声说话,没有人随地吐痰,更没有乱窜马路。我们与日本无本质的区别,要有区别可能就是教育中的规则意识通讯对规定的自觉遵守。
三、家规在教育子女中的意义。
家规这东西,其实并不是一种死板的教条的东西,它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思维习惯与心理习惯。他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家人的。那么,如何让大家都遵守同一个家规,如何让大家自觉执行,并付诸行动,这个才是教育子女的核心部分。
良好的教育,是身教而非言教。家规这个东西,也是在长辈的长期的身体力行中慢慢摸索出来的。长辈的切实力行,自然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并执行。
一旦形成了家规的东西,就会在一个人的人格中沉淀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东西,帮助并引导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奉行,并自然呈现。
四、家规,规定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规,就是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而规,一定不是父母拿来处罚孩子的金科玉律。他的适用对象是家中的所有人。所以,家规,不能仅仅规定对于孩子,也适用于家长,特别是一家之主的。
家规,自然最基本的定位,就是让所有的人,有自己的本位。这个本位就是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妈妈有妈妈的样子,孩子有孩子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一个本位,一个本分,一个本职,一个相对的自由与守则。
怎么理解呢?父亲要有一个一家之主的样子,为了这个家,去承担,去付出。在家庭内部的分工中,做好相应的工作,比如养家与教育的分工,父亲在养家上多一些,那么妈妈就要在孩子的教育中多一些。这无定论,只是一个程度的差异。同样的,作为一个孩子,也要有孩子的样子,更要有孩子的自由,做好自己的本分,享受一个孩子的快乐。
中国的当下,大家为了工作,不得不做相应的牺牲,比如最多的就是留守儿童问题。父母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而远离家乡外出工作。那么,这部分的孩子就从距离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但是,这不要紧,方法总比困难要多,科技的发达,让我们与孩子的异地电话或者视频交流,成为了一种可能,那么要看的就是你用不用,想不想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种家规的执行力,一种一定要按照约定执行下去的行动力。虽然隔着一个电话,虽然只是一个异地的视频,连接的却是一家人的共同的心愿。
五、所谓的家规,更多是一种家庭力量的彰显。
心理学的的家庭系统理论,特别是海灵格大师所以创立的家庭系统排列,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家庭及整个家族的力量感。我们设想一下,在一个人的背后,有父母,而父母的背后还有他们的父母,依此类推,我们的背后,是一个几何倍数的亲人,至亲在支撑并关注着你,这样的画面,单只是想想,那已经是感动不已。特别是当你孤单一人而又流浪于异地他乡时,想一下你背后的家人与家族,那么,这种力量感就会油然而生。
家规,其实也是以家族的名义而设置的一种危机处理方式,在关键时候的一种力量彰显。现在的亲戚之中一旦有红白喜事,都会以各种方式通知大家相聚在一起,开怀畅饮,表达并希望亲人的相互支持。
所以,一个有着深厚家规传统的家族,他们的家规,也是一种无形中的 家庭应急方案,在出现重大事件时,这种家规,可以迅速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呈现出来。
六、家规,也是做人的基本的底线与界限。
因为工作的关系,面对着很多的学生,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对父母。通过父母可以推测孩子的水平,同样,通过父母也可以推测孩子的表现。
家规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不会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成就的高度,但会直接决定孩子做人的基本态度与底线。一个刚正不阿的家族,也许不会成就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一定不会造就出一个趋炎附势的奴才。因为在这样的家族中,有着清晰而明确的家规,规定了基本了底线与界限。这在一些家族中,有着明显的痕迹。比如一些欧洲的名门望族,骑士精神,或者贵族精神。
七、家规,潜移默化中的家庭遗传。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那么,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传递给孩子的就是一种信息,一种不着于文字,不着于形迹的东西,这个就是家风。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朋友与邻居,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慢慢来的修正你的言行,看你开心的样子,就像你的父亲,就像你的妈妈,慢慢的,你就向你的家人在靠近,这样的信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一点点的渗透进你的潜意识,你的血液,你的梦境。并借着生理的遗传,而传递下去。
八、家规中的家庭职能分工与角色定位。
家,是社会中最少的一个单位,儒家中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齐家作为个人走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初步阶段。一个连家事也处理不好的人,谈不上治国与平天下,所以,儒家的思想从自身出发,从家中的责任开始,提炼一个人的责任意识与职责职能性。
家规,其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陈述了在家庭的这个系统中,每一个人不同的职能与定位。通常来讲,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外在世界的打拼,女人守家与育儿。对于孩子的教育中,慈母严父的中国式的分定位,也符合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要,慈爱的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与关爱,让孩子在爱与呵护中成长。严父给予孩子理想化的目标,还有男人的力量与责任感,让孩子在成长中目标明确,自觉自律,承担男人的责任与压力。
那么,当下的中国,缺失的不仅是家规,还有家庭内部的明确分工。所呈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比如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么就是父母缺失,要么就是某一方的缺失,要么就是放任,要么就是禁锢,要么就是严格并暴力,要么就是宽松无底线。关于这部分的问题,笔者将会另立一篇文章来详细描述,在此只是作为一个简述。
九、家规,也是一个巨大的保护伞。
当下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各种层出不穷的花样与诱惑,让我们的孩子很容易迷失自我,比如当下已经成为问题的网瘾问题,叛逆问题,离家出走问题,过早的性生活问题。那么,如果孩子有着比较明确而可靠的家规,这个也许不能保证孩子不犯错误,但至少可以让孩子面对各种诱惑时,给予自己一个自我保护,阻止孩子做不合适的事情。
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关于信任的问题。外国人一直不太明白,中国人没有信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们不敢相信,一个不信上帝的人会过得充实,会对他人心存感恩。所以,他们会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
当然我们有我们的信仰,比如佛教,比如道家,儒家,或者我们信仰我们的马列主义等等。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以上的这些所谓的信仰,与一个从小就影响着自己的家规家风来讲,显得太过微不足道。从内心感受来讲,我们在关键时候,对我们有帮助的,还是我们的家规,以及父母在自己耳边说过的谆谆教导。
好吧,这样说起来,似乎有一些空洞,我就打一个现实当中的例子来说吧。
几个同学放学后,一起去网吧或者酒吧玩。他们都喝了点酒,所以感觉上开始放任自己了。其中一个人提议做一点坏事,反正别人也看不到。当时大部分人无异议,但只有一个同学说,这事不行,我妈知道会打死我的。虽然别人一听笑的要命,但是,就是一句这样的话,让这个提议只是提议,没有付诸行动。
有时候正与邪只在一念之间。在那个关口,影响你的或者阻止你的,也许仅仅是父母的一句叮咛,一句嘱托。
以上我对于家规家风的一些简单的分析,并不专业,也谈不上严谨,如果有人喜欢,能从中得到一点点的思考,那真是幸事。如果不喜欢,我想也是各有立场,不过付诸一笑。切勿当真。
关于以上的问题,还有一些小小的疑问,在这里也做一下简单的解释:
1、家规,也可以说是家教吧。
这个在词意上是差不多的,但还是不一样。家教更加注重是长辈的教与导。是一个从上而下的动态,描述的是一个单向的程序。而家规,更加注重的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是一种更高一层的存在。家教强调的动态,家规强烈的静态。家教表达的是一种素养,而家规表达的是一种修养。
2、家规,与追求自由的当下时代相悖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里涉及一个哲学问题,相对的自由与绝对的自由。
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的存在,其实是为了更大的自由,更高的目标,更切实的行动力。而不是单纯在的字面的解释,因为规而束缚了自己的自由。
3、家规,可以立,但是有了家规,孩子会听吗,会认可吗?
这个说的是事实,一张纸写一写,画一画,很简单。但要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行动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
所以,家规的执行,当从上而下,无一例外。每一个家人都要为之努力。当身为长辈的家人,用自己的切实的身体力行来实践,我想不用说,孩子也是会感受到的。
4、现在的孩子压力本来就很大,再定一些家规,会不会导致孩子崩溃?
这个是否定的,即使孩子出现崩溃,也与家规无关。
当下的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大,每天要承担很大的学习任务。但这只是认知层面的机械的记忆与学习。家规,运行的更多的是潜意识层面,是一种潜移默化中的自觉行为,是不经过大脑的。除非是你的家规经常变动,朝令夕改,让孩子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个有着清晰家规的孩子,他的学习也不会差太多,这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好的家规,可以督促孩子有所作为,并有条理,有重点。
5、我们夫妻也没有什么文化,不懂什么家规,是不是就教育不了孩子呢?
教育与学历知识无关,一个人的品格,与知识无关。最近几天复旦大学投毒的学生被执行了死刑,我想能上复旦,能力上不会差,但是却做出这样伤害他人的事情,可见一个孩子学到的知识并不重要。相反,一个爱自己爱家人爱孩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一般不会差到那里去。内心有爱,其规自在。
6、家规我们是有,但没有人能真正的执行,这个怎么办?
事在人为,不能完全做到,但也可以尽量去做。
当下的社会,也确实让我们的家庭失去了过往的牢固与紧密。工作关系地域关系,让家不再是之前的家,维系家庭的纽带也慢慢被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拉长扯碎。家慢慢淡了,情也慢慢薄了,但是我们还是在一个家中,我们还是一家人。那么,执行上,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了,是面对还是逃避,是想办法克服,还是以一个理由来推托。
总之就是一句话,想在成事,须有坚定的执行力,没有执行没有行动,任何的规定只是一个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