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3301889869
13918071666
传真:021-50805239如何让青春不犯浑?
李某某轮奸案二审宣判和“复旦投毒案”开庭同日进行,这虽是巧合,却也有共通之处:站在审判席上的,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都因为走上歧途,亲手将来来埋在了青春的起点上。李某某轮奸案二审驳回上诉,维持10年徒刑的判决;“复旦投毒案”嫌疑人林某被指控涉嫌故意杀人,从庭审出示的证据来看,怕是难逃法律的制裁。
无论是生于优渥家境的李某某,还是在贫寒中努力突围的林某,都显现出畸形的性格:宠溺让李某某在自负中迷失,轻蔑了公共规则和法律准绳;逆境则让林某陷入自卑的泥潭,脆弱和敏感摧毁了他的理智,以至于将竞争者幻想成死敌。
阶层的固化和社会的板结,制造了起跑线的巨大落差。正是因为这种落差,生活在两极的人们,人格很容易朝着极端的万同发展在优越中放纵在困窘中沉沦如何以健康的心态拥抱社会,如何以健全的人格孵化未来。这样说,并不是在为他们的罪孽做辩护,而是希望,畸形人格下制造的罪孽和青春毁灭,不要重复上演。塞·厄尔曼曾言:青春与其说是某种年龄阶段,倒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在这个时代,不少青春都变得放纵、残忍、嫉妒、压抑……这是社会需要反思的。当我们为被侮辱和被戕害的生命感到沉痛,为迷途的青春埋葬在起步的路口而感到遗憾的时候,是否该想想:如何拯救那些迷失中的青春,如何减少极端人格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的伤害,如何让年轻人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冲出跑道,拥抱美丽的未来。
莫让青春染暮气、染娇气、染戾气,才能让社会有朝气、有敬畏、有慈悲心。因而,关注起跑线群体的心理生态和精神面貌,应该成为一个郑重的命题。
(贾云荐自《华商报》131128时言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