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和家长对自己孩子了解吗?
时间:2014-07-30 08:33 阅读:5513
编者按:每个老师和家长对自己孩子了解吗?孩子或学生对“家长陪伴”,“社交”,“长大”“成绩”,是怎样理解和要求吗?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过时早催熟悉自己学生(孩子)!!!
童年无忧?童年有忧!
阿 竹
本版插图 郑辛遥
【主持人】
阿 竹
【嘉 宾】
吴韵涵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三年级
罗天奕
六师附小四年级
张依雯
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四年级
邬胜一
上海市东昌东校初一
江晨阳
市西小学五年级
田 峰
市西小学五年级
毛凯毅
市西小学五年级
董雨洁
山海小学 四年级
涂悠然
3岁
邵颖
澳门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全职咨询师
主持人的话
又到六一儿童节。都说童年无忧,可是,你的孩子快乐吗?为人父母者是否了解孩子心中所想?童年的不快乐源于什么?我们专门就此做了一番调查。童言无忌,孩子口中的那些“不快乐”,值得为人父母者一读。
A 关键词:陪伴
陪我玩一会儿好不好?
主持人: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陪自己玩,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愿望,但是,这平常不过的愿望,实现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的?
张依雯:我是那种整天都能嘻嘻哈哈的人,让我最不快乐的就是不能和爸爸好好儿地玩游戏。爸爸常常出差,每当爸爸回家时,却又坐在电脑前工作。我一直问爸爸:“你陪我玩一会儿好不好?”爸爸总露出一种无奈的表情,说自己工作忙,让我去找妈妈玩。每次我都只好失望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向泰迪熊抱怨工作狂爸爸。
吴韵涵:我最不开心的事是暑假里妈妈忙着培训,不能陪我玩。
主持人:如果让你们许个愿,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张依雯:我希望可以和爸爸妈妈多相处一些时间,一起去海南岛看风景;去北京的天安门;去海边大声呐喊……我还想和爸爸玩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让爸爸一整天都不离开我,抱着我,陪伴我。
吴韵涵:希望妈妈能够带着我出去旅游,到国外去度假,最想去的地方是夏威夷,因为我特别喜欢大海。如果没有时间去国外,那么就到国内旅游,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度假也不错。比如海南岛,之前已经去过了,想再去玩,因为我喜欢大海和沙滩。
B 关键词:社交
别以为我不在乎
主持人:在一起学习、玩耍的同学,可能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交圈子”,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和成人不一样。这些也会带给他们快乐和烦恼。
董雨洁:最让我不快乐的就是我们班级里经常有谁和谁“绝交”了,然后有针锋相对的事情发生。我很想跟同学们说,请珍惜我们的友情。
主持人:你自己遇到过这类“绝交”事件吗?
董雨洁:有啊。前段时间,一个和我很要好的朋友就和我“绝交”了,我们两个都很喜欢写作,之前非常要好,可是她说我,对有的人很好,对有的人不太好,就和我“绝交”了。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她处处和我针锋相对。
主持人:那后来怎么办呢?
董雨洁:后来,老师让我一起参加一个活动,还特别表扬了我们两个,我们又和好了。
主持人: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还有一个经常可能遇到的困扰,那就是同学之间互相起外号。田峰就为此很郁闷。
田峰:在我们班,昵称、外号大行其道。别人都是“爱玲”、“卫卫”、“大头”、“融融”,到我这儿却是“光头强”!有一次,我剃了一个头发较少的发型,一到学校,同学们就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个同学说:“哈哈,田峰真像个光头强!”顿时引来哄堂大笑。从那以后,“光头强”这个外号就在同学之间传开了。
主持人:你不喜欢被大家叫这个外号,那你有没有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局面?
田峰:我把这件事写成了作文,表示严正抗议。或许是作文起了作用,或许是头发长长了,总之,“光头强”这个外号很少被人提及了。但是好景不长,奇怪的外号接踵而来,什么“腹黑男”、“黑的”、“疯子”、“田怪”“丰田汽车”……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外号竟然激起了同学们的创作欲望,现在,连顺口溜都有了——“田腹黑卖煤,越卖越黑……”这些顺口溜每次都会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却是哭笑不得。我其实特别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虽然你们这样做,是在关注我,但你们也不能这么爱护我呀。如果一定要给我起个外号,不如叫我“田帅”吧!
主持人:江晨阳同学的不快乐,也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怎样的事情,给我们说说好吗?
江晨阳:四年级时有一天,我听到妈妈小声对爸爸说,江晨阳现在的学校太差了,给他换一所学校吧。我听了非常生气,冲进他们的房间说:“我不想换学校!”于是,一场家庭“战争”就此爆发了。
妈妈问我,想不想升入好的初中?我当然想进入好的初中,也想考入好的大学,但我不想离开我已相处了四年的同学。最终这场“战争”以我的失败告终。我只能忍着伤心离开了熟悉的学校,来到了陌生的新学校,从生活了十年的浦东来到了浦西。不知道我以前的小伙伴们现在怎么样,我非常怀念过去的快乐时光!
C 关键词:长大
到什么时候才算长大呀?
主持人:还记得小时候,天天盼着长大的那种心情吗?孩子每一天都在长大。而且,他们那么迫切地想要向成人世界宣布这件事情。
毛凯毅:我已经是一个快要毕业的五年级小学生,家离学校非常近,完全可以放学后自己回家。但是我爸偏要上学送我,放学接我。我对爸爸提出,让我自己回家,不用他来接。可是,爸爸却说:“万一你和小朋友打打闹闹,打伤了怎么办?过马路被车撞了怎么办?”爸爸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心想,如果我连“红灯停,绿灯行”这种事都不知道。那我小学五年白读了,干脆回幼儿园好了!
主持人:你觉得爸爸过度保护你了,除了提出要自己上学、放学,你还做了什么呢?
毛凯毅:这次升中学,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一所寄宿制学校,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只能让步同意了!总算初战告捷!其实,我知道爸爸这样做是因为他很爱我,但是,我不需要爸爸妈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抱着我前行,自己的路我要自己走。即使跌倒了,我会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行。我已经是个小男子汉啦!
主持人:3岁的涂悠然小朋友也觉得自己长大了。可是,这个似乎得不到爸爸妈妈的认可,为此她有点不开心,是吗?
涂悠然:我觉得不快乐的事情是,妈妈总是对我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不可以溜冰,不可以玩电脑,不可以玩水……爸爸妈妈总是说,等我长大了,这些事情就可以了。我都长了那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长大?
D 关键词:成绩
请看到我的努力和汗水
主持人:在中国,考试成绩是孩子和家长之间永恒的话题。成绩不好的孩子有压力,成绩好的孩子压力丝毫也不少。邬胜一就遇到这样的困扰。给我们讲讲好吗?
邬胜一:我从小体弱多病,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辞去工作,做了个全职妈妈。除去对我生活上的照料,妈妈一心扑在我的教育上。还没上幼儿园时,妈妈已经教会我背《三字经》,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已会背乘法口诀,认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了。成绩优异的我成了妈妈骄傲。
不过,小学时的一次经历让我体会了什么是烦恼。那是在一次期中考试后,我拿着期中考试97分的数学卷喜滋滋地冲回家。一路上想着妈妈会如何奖励我——要知道这可是班级第一名的成绩呀。可是,拿到卷子后妈妈看了一下错的题目,马上就是一顿披头盖脸的责备:“为什么你考不到一百分?你自己看看,丢掉的三分是你不会吗?自己不认真做题考97分还好意思开心,这种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妈妈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把我从头浇到脚。我站在那里委屈极了,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
主持人:很理解你当时的那种心情。你会对妈妈说出自己的感受吗?
邬胜一:我理解妈妈希望我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出类拔萃。很想对妈妈说,当您对我的成绩不满意的时候能否体谅我平时学习的辛苦和压力,而不只是指责。当我犯了错时,您能否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跟我谈谈。我希望这种谈话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对一件事的观点不同,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争论事情的对与错。我想通过交流,妈妈和我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主持人: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大概是每个孩子都曾经遇到过的不愉快的经历吧。罗天奕小朋友也为此烦恼的,对吗?
罗天奕:是的。让我感到不快乐的事情是作业多,玩的时间少,考试考不好。不过,换个角度想,功课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考试考不好,下次再努力。
E 专家视角
别用成人思维过早催熟孩子
主持人:孩子们的不快乐,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成人世界的种种。邵颖怎么看?
邵颖:家长会将自己的期待与未完成的事项投射在孩子身上。比方说,父亲很想做医生,但自己未完成,于是会无意识地将这样的期待,投射在孩子身上。但当孩子离这条道路有距离时,他们就会出现焦虑,于是容易和孩子有冲突,而给孩子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我永远不够好,我不快乐,我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下。当然小孩子是无法意识到这些的,但会或多或少反应出一些,比如他们容易不自信,开心的感觉来得不那么容易,总觉得好是应该的,不好是不对的。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和家长都不会快乐。
主持人:很多家长说,这样那样的安排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还不领情,不听话。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邵颖:有不少家长容易用成年人的思维代替孩子的立场来思考问题。比方说给孩子转校的问题。转校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适应性的挑战,不止要换新环境,还要适应新的一切,还意味着要和旧的环境和同学进行分离和处理。成年人会从成年的思维出发,看到的是转校的各种好,却忽略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时候他是一个在发展朋辈关系的阶段,对他而言这样的分离其实是艰难的。如果父母引导得好,可以顺利一点度过,如果父母引导得不好,就会出现类似于强制性的隔断,对孩子而言会像是被迫性的斩断,所以会容易让孩子觉得不快乐,其实是没有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再比方说,父母工作很忙,很多父母会说,我这么忙都是为了家里,认为孩子应该体谅,应该理解,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父母陪我很少,而当父母过分强调成人的思维和价值观时,孩子就比较容易被揠苗助长,提早“成熟”,但这样的“成熟”并不意味着真的成熟,因为他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只知道这样做是对的。
新闻背景>>>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香港小四至中三学童2013年快乐指数为7.23分,较前年上升0.32分。调查又发现学童快乐指数随着年龄增加而下跌,岭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教授称,怀疑结果与学童需要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学业及课外活动而带来的压力有关。调查还发现,学童“可支配时间”(即扣除做功课、往返校园及上课时间后的闲暇)愈多就愈快乐。